518外汇网
标题:
刘智辛:小心投资中的“思维定势”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智辛
时间:
2019-10-30 11:31
标题:
刘智辛:小心投资中的“思维定势”
刘智辛:小心投资中的“思维定势”
7 k* @* X, k) W, P4 S3 \' g
1 X; E" l L* |# ` e9 ^* i' C
想象一下,如果你帮助过一个人,你会因此而更喜欢他吗?
5 V+ j% `$ y2 V% N
+ a/ _7 o V$ t( [) @5 _
虽然听起来不是特别的符合逻辑,但答案很有可能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倾向于不改变原有印象或意见,因而,当我们帮助一个人以后,会倾向于收集这个人的正面信息以证明这个人是值得帮助的。
% m- ]' D) T9 s- C7 O$ P
( a% P* X; m2 L2 u2 W1 m- Q6 b9 H8 a
事实上,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杰出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经巧妙地运用这一点。当他还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时,他希望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小忙,比如向他借一本书。自此以后,那个大人物果然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帮助富兰克林这一行为本身所暗示的“赞许”之意,帮助富兰克林在他心目中树立了正面的印象。
( q8 V7 Q, w9 F0 ^! {
q* o/ @$ P* X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确认偏误,也被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称为“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人们更可能寻求对已知证据的确认而避免考虑相反证据,就像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了“第一印象”的时候,往往不愿意轻易推翻它;更极端的例子是,许多辩护律师或者其他观点的鼓吹者到最后会相信他们从前只是假装相信的东西。
* ^3 S" c) F: l! D8 P
5 P b( l$ s+ H% W# A5 O9 M" Z
在投资领域,避免不一致性的情形同样屡见不鲜。比如,当判断市场会上涨时,如出现了负面消息,很多人所做的不是立刻反思,而是选择性地对某些证据视而不见;抑或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或基金时,看到同样看好该股票或基金的文章时就会格外兴奋,哪怕写文章的人是一个你平素不太喜欢的作者。
9 _" [. v5 T( [" f/ a4 Y- M2 ] ^1 ]
3 ]; a3 `0 ~9 U" F a: O( n
坚持己见当然不是理性的做法,而且也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比如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观点,或者更糟,法官对罪犯的印象特别好等等。事实上,由于避免不一致倾向可能引起的糟糕后果,我们不得不在很多场合采取特别措施来对付它,比如在法院里,法官和陪审团必须先聆听辩方的长篇大论,让辩方列举证据为自身辩护,然后才能作出决定。这有助于防止法官和陪审团在判决的时候犯“第一结论偏见”的错误。同样的,其他现代决策者通常要求各种团体在作出决定之前考虑反方的意见。
* d/ c0 L7 p9 c* S
1 m# F( y; Z+ y# \# s& ^, X
在投资中,我们也需要同样的机制来避免自己形成“思维定势”。善于不断检查自己的决定,推翻自己的错误想法,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新观点和新证据。事实上,金融大鳄索罗斯就喜欢标榜自己在投资领域的过人之处,不是在于他能许多次地判断准确,而在于他能比大多数人更为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加以修正或干脆放弃。而这种做法,正是成为一名“理性投资者”的前提。
& M* j. R! ?7 D$ u) \3 |3 y
5 G, i) k4 {$ a' `; L# ^4 S+ [& z/ H
详细进出场做单方式及风控通知,以及原油,外汇等操作建议分析交易,对话刘智辛(微信:qgf9696)获取实仓指导信息。
; Z& h& q: u% X/ q
" f' w+ p3 V5 ]5 J5 N
欢迎光临 518外汇网 (https://www.518wai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